霍爾-埃魯熔鹽電解法,和礦冶爐碳還原法,是目前世界工業生產鋁的兩種方法,絕大多數是采用電解法。今天來探索下煉鋁工業的歷史,了解世界煉鋁工業的發展情況。
第一階段(1886-1947年)工業生產起步與摸索、鋁的用途創造奇跡階段。從霍爾和埃魯特發明的冰晶石——氧化鋁熔鹽電解法生產鋁奠定世界鋁工業的基礎,到單陽極鋁電解槽的建造和使用鋁電解槽投產,再到擴大電解槽尺碼、降低電流密度等這樣的技術的快速運用,美國鋁業公司為代表的開展了早期的預焙陽極電解槽的開發,最后到一戰中飛機和汽車的發明,二戰也促進了鋁的生產和消費。
第二階段(1948-1960年) 自焙槽煉鋁技術成熟、兩大陣營大規模發展與應用階段,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電解鋁迅速發展,大型預焙鋁電解槽也開始開發;加快全球汽車、航天、航空、電力、機械制造、軍事裝備等行業的現代化進程,促進了西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三階段(1961-1980年) 大型預焙槽煉鋁技術開發、節能降耗起重要作用和全球鋁業布局發生變化階段,以法國彼施涅鋁業公司為代表的,相繼開發了130kA、180kA預焙鋁電解槽。以美國鋁業為代表的開發了P-155槽;接著受兩次國際石油危機的影響,日本和美國的鋁產量急劇下降,全球電解鋁開始向電力充足、價低的加拿大、委內瑞拉等國轉移。
第四階段(1981-至今) 大型預焙槽煉鋁技術成熟并推廣應用、高度重視環保、發達國家已發展至鼎盛和第三世界大力發展階段,法國彼施涅鋁業公司1987年成功地開發出AP18(180kA)中間點式下料電解槽,此后不斷開發更大容量的預焙電解槽技術,于2001年開發了世界最大容量的AP50(500kA)電解槽技術。目前97kA120電解槽創下了最佳能耗記錄。